"Under the Tuscan Sun"是今年農曆年時上映的影片,
我被一片向日葵田的黃澄色調所吸引,拉著Juko,一定要看。
故事的情節開始於一個美國作家離了婚,她的好朋友們為了讓她去散心,
替他報名了一個前往義大利的gay tour。
然而,當她來到這個地方...她看到義大利鄉村的生活,古樸的房子,
她立刻把行李從巴士拉下,在Tuscan 的Brama solo買下房子,開始了她在異國的生活。
故事內容很簡單,在義大利所發生高潮跌起的情節,美麗風光的景緻,實在是吸引人。

我以為,Tuscan就只是個空間的代表而已,有誰會跟我一樣,
會在一瞬間突然想把到飛往美國的機票換成羅馬,
最後理智還是挽救了我,順便擦乾了詹姆士先生的眼淚…

到了美國,在書局內總是看得到"Under the Tuscan Sun"的小說,標價七塊…
妙的是,維婷學姐帶著我到其他朋友家聚會談天時,
總是穿著火紅色洋裝的"珊珊",聽到"托斯坎尼"時,就睜大眼睛說…我先生說,那是他生命中注定的家…
當一個學景觀的她碰上了學建築的他之後,這對夫妻完全沉醉在義大利的美景當中。

最近,我的同事也是個熱愛Tuscan的人,她買了DVD,還有原著,
因此,才真正有機會,看看這部小說。

小說,與電影有非常薄弱的連結。
如果你喜歡故事性很強的人物特寫,電影可以滿足你。
如果你喜歡自然寧靜的田園生活,小說的娓娓道來,你會喜歡。

若要問我,這個故事吸引我的地方是什麼,
或許美景是一部份,而在"異國安居"的特殊行徑,是讓我覺得有趣的。

首先,是這個"異國"。

作者跟先生千方百計地,在義大利置產,無非是想在美國的繁忙生活之外,有一個寧靜的田園生活。
有趣的事,美國國內的鄉村已經無法滿足,而是到另外一個,完全是另一套思考邏輯的地方。
而且,抱著這樣心情的人還真是不少,而且還定期的各類的聚會,
談論著在異國生活的趣事,或者是感嘆「義大利非昔日的義大利」。

異國人的進駐,不也是加速既有文化及地景解構的關鍵因子嗎?

這個想法,馬上聯想到宜蘭整個地景的變遷,
當郭台銘在礁溪建起大規模的溫泉Spa,北宜高速公路穿過雪山山脈、切過蘭陽平原,
台北人享受著好山好水時,宜蘭人付出了多少的代價。

我不知道,有時過度地喜歡宜蘭是不是同樣落入相同的窠臼裡面。
但是,當真正的在乎這裡的人們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究竟會有多少影響力,就能把傷害減到最低。
這是一種對等的關係,而不是純粹的文化消費而已。
尤其是到了原住民部落、自然山林區,有些事情,是不能自私的。

我常會提醒自己啦,這個自覺,會讓自己比較不無知一些,而多了謙卑。

其次,是"安居"。

如果不需要考慮金錢的問題,會想要什麼樣子的房子呢?
作者的房子,有著一百年的歷史。大石塊做為建材,周邊是李子樹、松樹等,更遠的地方,還有幾畝的田。
因此,買來的房子,林林總總累計有一年的時間持續地在修復。
然而,有趣的是,來過這個房子的人,都能有很好的睡眠,醒來後,精神充沛。
甚至是在夢中,遇見久違的親人。

Bachelard說過,房子,是可以分析人類靈魂的工具,
而房子是夢者的庇護,足以讓安住(abide)在這的人,都保有安祥的睡眠。
美國南方的人有種說法,「住所即命運」:你住在哪裡,你就是誰。
對於住所的選擇,充份反映了內在的渴望。

如果能夠安穩地睡上一晚,就能檢測這個空間對於自己的安住感。
有很大的一部份,是來自於 "安全感"....

我在老家住了十年,一直都很睡得安穩,即使是到宜蘭工作,也是一樣。
搬到新家之後,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好好睡,我想寫論文造成的生活失序,是一部份的原因。
有一天,我回到老家睡,原以為會睡得沉。那天,竟然失眠。
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些,
或許是因為身體所感受到的,遠遠比大腦反應的快且直接…
足以讓自己啞口無言。

如果空間,可以帶來安定感…就值得安頓了

現在己經是三點半我還清醒,明天上班,一定打瞌睡…




~~~~~~~~~~~~~~~~~~~~~~~~~~~~~~~~~~~~~~~

無法安穩地睡去,問題究竟是在哪呢?
我總認為是工作、或是空間、或是人,造成某種壓力。
但這些,都是不是我逃避、離開,就可以解決的。
除非,我做些改變,讓我愛上他們,讓我願意交付不安、抗拒力量,
才能安然地卸下一切…

睡飽,才會健康喔~


(Under the Tuscan Sun,2004/Sep/3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04 Movie
    全站熱搜

    Gi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