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是在整理檔案時,發現的。
2001年的夏天,在我到宜蘭教書之前,參加了一個到原住民部落服務的教育營。
那時有著許多特殊的經歷,或許正是如此,當年沒有辦法把文章寫完。
現在,雖然已經由情境抽離出來了,卻是片段得難以形容。
這次拼拼湊湊地把它完成,我好像又想起在炎熱的夏天,
在部落中接送他們上下課。還有在清水溪跳水的瘋狂舉動。
若我又再想起了什麼,再來補上好了 :D

第一回 首章

我、玉龍、晏儒、南蕙及巧婷,由遊覽車搬下了行李,
接過善牧給我們的教材及可以運用的教具,
我們開始了在西林清溪社區,為期十五天的生活。

這是在四月時,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消息,
隨手撥了電話給維珊姐,便下了決心要到花蓮來。
大三那年,在司馬庫斯群山中的記憶猶新,孩子嚷嚷聲還在耳際。
直到六月中收到了確定的行程及說明,
才知道原來是財團法人基督教門諾會附設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所辦的暑期教育營的活動,
那時電視上正在播著門諾醫院院長為AB優酪乳拍攝的廣告,
即使在動身到花蓮的前一天晚上,還收到朋友Forward的郵件,正是他。
也許是一而再的精神感召吧!一種非去不可的念頭。

西林村,位於花蓮縣萬榮鄉、壽豐溪旁(原住民稱為「支雅干溪」),
是一個與壽豐鄉、鳳林鄉都很接近的部落,離這最近的郵局便是在鳳林鄉境內。
這裡的原住民屬於「德魯固族」(或稱太魯閣族),有人說是泰雅族的一支,
同樣有鯨面文化、白黑紅三色的彩繪,
但當地人認為在文化及語言上與泰雅族有差異,說法不一。
(現在已經正式成為原住民第十族了)
我們所駐的教會是部落的三個教會之一-清溪教會,接待我們的是惠美執事與惠珍長老。

剛到的第一天,甜美的惠美姐就說:「先放下你們的行李,我們一起去長老家游泳。
游泳池的水,是來自清水溪,每天都會換,乾淨且冰涼。」

夜裡,星星非常的亮。住過花蓮的姐姐要我用心聞一聞,空氣中,有著檳榔花的淡淡香味。
我們坐在惠美家的門口,吃著摻著鳳梨甜味的挫冰。


第二回 邦ㄗㄚ\記錄片

正如蘭嶼的「雅美族」,現在稱為「達悟族」一樣,
「阿美族」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名字「邦ㄗㄚ\」,
我們在花蓮市街閒晃之際,被這一張特殊的海報吸引,
「邦ㄗㄚ\獨立記錄片影展」的標題是這樣寫的:「我回來了,邦ㄗㄚ\」。
這是花蓮境內各部落文化特色為背景所拍的,共有十餘部的記錄片參展,
七月十四日在門諾醫院有首映會,接下來一個星期在花蓮縣各部落1~3部。
對我來說,參加當地的文化活動是很貼近地方精神的,
例如作禮拜、看記錄片或是慶典等,是一件很棒的事。

結束了第一天的課程,我們從西林騎了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到花蓮來。
首映請來了幾乎所有記綠片演出的人,整個活動很熱鬧。
我們還偷偷地把還貼在會場的海報拿回來 :D
不過,一走出會場,就開始了怎麼也停不了的閃電雷聲。

我們等了半個小時,雨勢並沒有變小,又怕再等下去,惠美姐一定會擔心。
最後,還是決定冒著雨及閃電回去。(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可怕。:s)
台九線的車子速度還是很快,但我們被不時的雷聲及閃電嚇得不敢說話。
尤其是在跨過大橋時,深怕自已會被擊中。
騎車的人,只敢直視前方,好好地騎。後座的人,我想,已經不敢張開眼睛了。
閃電有多大… 只要一閃,讓整個漆黑的山谷都發亮。
實在是,非常可怕。

隔一天~,我們又出發,到光榮部落的天主堂。
這回,近了一點,只要二十分鐘就會到,實在是太好了。
有很多的人都來看,我們摻雜在其中。一邊看,一邊吃著玉龍買來了包子跟冰紅茶。
在光榮部落播的,是「高砂義勇軍」,影片中的人事物,都是部落裡的真實故事。
所以,坐在我們身邊的人,說不定,也是其中一員。

一個日本人為了來台灣看當時規模最大的移民村,所以來到壽豐。
與許多許多的老人交談,拍攝了許多的現場。
我還很清楚,片中老人訴說送丈夫出征時的茫然,最末收到只有死訊沒有死屍時,
仍然是微笑著。反而是這樣,更令人難過。

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頭腦中,突然充斥了太多的東西,完全聽不到紀錄片發出的聲音,
一切變得片段,過於擁擠,太擁擠…
於是,我轉身,離開了位置,走了一段不知多遠的路,
我還記得眼前的「季拉黑」已經到了最末,無聲的那片正要換上。

我想,是因為看到片中的人,對於生命的勇敢及堅持吧~
也許是看到季拉黑的妻子,跑到季拉黑面前認真的問:你倒底要不要娶我~
也許是老婦人,面對時代所造成的不幸時,堅韌的神情。
我想到了自己,我執意的離開台北,是不是也是一種勇敢,還是只是任性。

決定的時候,瀟灑地以為自己是放得下的,禁得起離別、遺忘,甚至是久久不見,
在月夜之下,我不得不承認,還是會害怕,害怕失去,害怕被遺忘,還是會思念,
在此刻,我是無比的害怕,像是搭了雲霄飛車,
在失重滑行的路程中,僅能放聲尖叫,盡情享受速度的快感,別無選擇。

那晚,把在台北的明佳跟凌玉嚇壞了,在電話中,掉下的眼淚比說的話還多…

(面對不確定的一切,都會有一種害怕,
勇敢的人,並不是不害怕,只是睜大了眼睛,認真地看著未來。
現在的我,走過這麼一趟再回來。
我喜歡當時的決定,還有害怕。再來一次的話,還是願意再怕一次。)

當整個記錄片放映完之後,那個影片中送夫出征老婆婆,走向了台前,
在一片鼓掌聲中,微笑地向所有的觀眾敬禮。
影片中三位講述移民村,合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的老先生們,
只出現了其中的兩位。
缺席的那一位,等不及影片完成…先一步到天國去了。

這一切,都太過真實了,以致於…無法負荷…

第三回 部落生活   

忘了是哪一天,玉龍、巧婷跟我到了部落的活動中心與青年人打籃球,
如果跟我熟一點的人就知道,我對於球類運動雖然喜歡,打起來可真是遜極了,
除了對排球還能有點掌握,其他....唉....別說了。

籃球,對於原住民來說是很重要的活動,
自小到大,每一個人對球都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度,機動性強的走位,
自信且積極地在球場上奔馳,即使是在球場旁邊觀戰,都相當刺激。

說穿了,我可真是徹底愛了在東部騎單車的感覺。
教堂有輛公用單車,我由活動中心一路狂飆俯衝而下,然後,放開雙手,攤平,僅僅順著風。
在台大四年,不斷在練習,也在期望,
那一天,在我離開之前,放手騎著單車,在椰林大道呼嘯而過;
或是穿上直排輪,由總圖到校門,享受急風呼呼的快感。
只是沒想到,在花蓮,卻是輕而易舉地完成了…
滑過了該右轉的十字路口,直直地往另一頭去,到了一處玉米田,
我下了單車,看著逐漸湧起雲霧的中央山脈,
什麼人與機動的聲音也沒有,只有我的呼吸,還有悄悄風吹過。

晚上天空的繁星,多得讓人詑異。
因為只要你定下心神,就會看到一條銀河劃過天際,北斗七星及仙后座清楚地指向北極星。
吃過晚餐後大家坐在教堂前,閒聊著生活中有趣的事。
我們來教英文,也請他們教我們太魯閣族的語言、或是歌謠,
他們自然而然的合音,實在是令人陶醉。

第四回 豐年祭

自從五叔搬到了台東之後,每年總是期望能夠一探原住民豐年祭的盛況,
據說那是有歌舞、傳統儀式,充滿著原住民笑聲、幽默以及原住民精神展現的祭典,
在高中團練時的一首「豐年祭」,除了在輕快的節奏之外,不斷地加上了許多想像…

玉龍大學參加的是原住民服務性社團,服務的部落是宜蘭的南澳碧候,是個泰雅族的部落。
非常懂得與原住民打成一片,也喜歡原住民生活自然與原始。
我們從玉龍那知道太麻里香蘭部落有豐年祭,時間剛好是在周末,
大夥決定,從鳳林搭車到台東,轉南迴鐵路到太麻里去。
香蘭是排灣族為主的部落,其中,還有少數的阿美族及卑南族。
今年的豐年祭並不是五年的大祭,而是以成年禮為主的慶典,據說,會來個三天三夜不停的活動。
除了晚上的晚會,白天的活動也不少,例如,到山上打獵、射箭比賽等…非常熱鬧。
族人準備了非常多的食物,提供給來參加豐年祭的人,吃到都不好意思了。

典禮的會場~剛好就是在海邊,有著四個長竹竿架起。所有的表演活動都裡面表演。。
一開始是族裡的成年禮,這個儀式很有趣。
眾多的人挺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最上面綁著一束小米。
由年紀最小的開始,一個一個輪流爬上去,碰到小米才可以下來。
然後,由長老拿著竹竿,用力地打屁股,然後由家人(一般是媽媽)為他穿上親手織的衣服,
儀式,就完成了。
排灣族的男生,皮膚是非常的黑,不是太陽晒的那種,是非常純的黑色,像塗上了炭。
每一個都很英勇的樣子。(不過,也發生了,爬到一半,把竹竿折斷的情況。^^;)

女孩子大多穿的是黑色的傳統衣服,鑲掛著鈴鐺還有貝殼,走起路來,叮叮噹噹的。
或許是這個顏色的關係,顯得特別的尊貴,就不像阿美族那像火紅地耀眼。
我們幾個女生,實在很想買,不過在了解到衣服的制程(是手工的)隨之而來的價錢不菲,
嗯…我們還是欣賞就好了 :D

會場中也有女孩子的活動,就是盪鞦韆。
四根長竹竿所交叉之處做為頂,粗大的繩子垂下來。
另有兩條細繩,由粗繩的兩旁拉出,由兩個排灣族的男士負責拉著。
由於四根長竹竿所圍起來的空間,女孩子是不能踏到的土地,
於是,每個要進去蕩鞦韆的女生,必需由男生或揹或抱或扛的送到中央,
站在粗繩的結上,並雙手握緊。
隨後,兩個排灣族的男士就會把粗繩拉的高高的,大大地蕩起來。
有時,他們會故意盪得很高,就會聽到不時的慘叫。
蕩鞦韆是用來考驗女生的膽量,是不是足以擔當一個家庭。
不過,後來就變成了一種遊戲~ 實在很有趣。

直到了半夜,我們回到教堂,想找個可以休息的地方,
一看到人這麼多,空氣又悶熱,我們五個人討論之後,決定借了棉被及報紙,往海邊走去。
我們避開了釣客開車經過的路線,選了一個離海邊有些遠的地方,就坐下了。
海巡員還用手電筒照我們,問我們要在這裡幹麻。
一聽我們是要在這過夜,還好心地依據他在那的經驗,告訴我們睡哪最安全。
於是,那一整晚,耳朵聽到的是海浪拍打聲,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星星滿天。

2000到太麻里看日出的人,也應該是這樣吧…
那時,一定是人聲鼎沸著。不過,我喜歡這樣,空空蕩蕩,只有我們談笑的夜晚。

夜裡很美,天亮就知道該死。一來見光死,二來又冷得發抖。
最後,還是快快躲回教堂,再睡一下下。

第五回 主要任務~

課程最主要是以英文為主,對象是國小的學生,有時,連幼稚園的小小朋友都會來。
善牧中心提供了每一天的午餐,讓小孩子可以進行一天的課程。
我們設計的課程可分為上午及下午兩個部份,上午以英文為主,下午是以活動為主。
英文的部份有教材可以用,依程度再細分字母、單字、句子。
活動就很多樣,有撕畫、彩繪石頭、歌曲教唱及大地遊戲。
我們將五十個小朋友分成了四組,每個組都有負責的小隊長,
為了讓小朋友記住我們每一個人,分取了小呆、小瓜、小玉、小米、小嘍等小小名號。
於是有了「呆瓜玉米嘍~我們愛你喔~」的口號,這是來這上課的小朋友都要學的。
宛如通關密語一樣~:D

小朋友七點不到就會在教堂出沒,那時間,其實我們還在睡。
他們會從各個孔隙探出頭來,然後就說…耶~我看到小瓜在睡覺耶~~
等正式上課時,一群小朋友從來不會安靜靜地坐好,
吵架、打架、哭鬧、任性的種種狀況都出現過。
不過,說到要玩,每一個都很瘋~他們以「打倒老師」為最大樂趣。
總是一個又一個地衝過來抱住,不然,就爬到身上來了。

一整天下來,簡直是累壞了…

我印象最深的,有二個小朋友。
一個是王愛。她是個臉蛋白白,眼睛大大的女生,是來自隔壁的見晴村。
第一天是爺爺送她來的,一開始,她很不想進來,因為這的小朋友她都不認識,
爺爺要她試試看,就把她交我。我給了她一個名牌,介紹到我的小隊裡。
後來,她玩得很快樂,每天上課時間還沒到就先來了。

有一個四歲小弟,總是愛黏人,也愛哭。
總是喜歡欺負人,還有一項很可怕的動作,就是「咬人」:s
除了玉龍沒有被他咬過,四歲小弟可是咬過所有其他的人。
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有一天下課,就帶著他們一家四個小朋友回到他們的家。
跟他們的媽媽說了小朋友在課堂上的狀況。
那個狀況,還挺可怕的。媽媽就打起了小孩,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
「原來~這就是他們的教養方式」我心裡一驚。
所以,兄姐對弟妹的相處模式,也是一樣,就是打。這是最快又最直接的方式。
事實證明這個方式完全沒用,因為四歲小弟,還是一樣咬人。

整個課程結束後,我們辦了一個晚會,邀請了家長來看孩子的表演。
小朋友的表演品質實在無法控制,至少沒有脫稿演出就是了。
我們自己也下海演了一場短劇,唱了一首惠珍及惠美姐教我們,原汁原味的「太魯閣之戀」,
請部落的人跟我們一起跳舞(舞步是在豐年祭上偷學來的)。

不過,最後,還是敵不過要別離的心情。小朋友還是哭得了。
最後,是怎麼收場的,我已經想不起來了。
有很多很多的眼淚吧…我想。

隔天,維珊姐在玉里時打電話給我,大概兩個小時內,就會來接我們了。
陽光耀眼,我的衣服及鞋子都還高掛在教堂後,一點都不想離開。
不過,我們還是持續收拾教堂內種種文具、打點自己的行李。

然後,就聽到有人來敲門了,
原來是王愛,爺爺說,王愛怕你們一早就走,一直趕著要我帶她來。
沒多就,小大人緯傑也來了,因為家住得遠,六點就開始出發,走了快一個小時才到。
他送給我一張畫像,雖說是畫中的人是我,不過,是怎麼看也不像。
最後,那個四歲小弟又出現了。
這回,看到了我,竟然還會害羞,躲與在媽媽後面。
還有些小朋友也來了。我還會說笑逗他們開心,心裡希望,那車子晚一些再來。
惠珍、惠美姐、王牧師、師母都來了,他們的小朋友們,也來幫我們整理東西。

維珊姐來了,我們也真的要走了。

我紅著眼睛跟惠珍姐道別,
她笑著說:「接下來要當高中生的老師,一定要更勇敢堅強一點」
「宜蘭到這、跟回台北的時間一樣,若不回台北,就來看我們吧~」,
惠美姐挺著大大的肚子,她的女兒嬿米乖乖地站在身邊。
「惠美姐身體要多多保重,嬿米你要好好照顧媽媽還有弟弟喔~」
這個肚子內的弟弟,雖未出生,卻有個「宇晨」的名字等著他~

我們終究上了車,在花蓮的夏天,也就結束了。

第六回 後記

我想,讀這篇的人,恐怕仍然不知道,這個部落,究竟是在哪一個地方。
將近一個月的生活,實在也很難將每一段說的清楚,
我就是憑著一點點的記憶,想把它拼起來。

在我們回到台北沒多久…林田山便失火了,許多的日式木建築,幾乎全毀。
而後,娜莉颱風對花蓮造成重大的災害。西林村只是斷水斷電,我們的教堂淹了大水。
另一個見晴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全村撤到了西林這裡來,而他們的村落,部份被土石流給掩埋了。
當我跟惠美姐聯絡上時,已經是三天之後。
我們常玩的清水溪,這次卻河川改道了,不僅把路給斷了,也把他們祖先的墳給沖走了。
她仍然是感恩地說,幸好你們即時離開,不然,就跟著我們受難了。人員平安就是福。
我還是會有些擔心,那住在見晴的小朋友,要走那天還來送的王愛,就竟怎麼了呢?

去年到台東過年時,路過了壽豐,我請爸爸轉個彎,去看一下他們。
惠美及惠珍姐的房子,都安上了新的瓷磚。庭子內仍高掛著一束束的玉米。
大概是出去玩了吧~~沒有人應門。稍稍停留一下,就往台東去了。
當爸爸聽到當時的我們,一個星期二次騎機車到鳳林採買生活用品,直呼太誇張了。
沒辦法啊~ 在西林,每週五的夜市就是當地最大的市場交易活動,
沖洗照片、購買文具、看醫生及買藥,非得到鳳林不可。西林,實在是太小了 :D

媽媽說:「你啊,以後路過這裡,對這裡就會有特殊感情嘍~
我們也因為你,才有機會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我對媽媽笑了一下。看著在部落後面的高山,直到消失…



(清溪,in summer, 2001 & 2004/Feb/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04 花蓮
    全站熱搜

    Gi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